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建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建设

2018-08-31 08:08:16  浏览次数:3296

一个声音响彻宇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声音由能量组成,来自四面八方,具有无穷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辉煌,也饱经沧桑。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幸福生活和自身发展美好前景的展望却从没有停止过。

那么,什么是当代理想社会的标准?我们每个人实践的标准是什么?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当下中国理想社会建设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的行为标准。

面对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坚定信仰,践行核心价值观;

为幸福生活和自我实现的发展,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实现梦想的空间。

每个人的力量汇聚,将是民族的力量;

每个人的创新实践,都将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生产力;每个人的诚信行为,都应该被记录,被认证,都将成为其保障、发展的基础。

为此,我们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面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我们充满信心!对通过实践努力,拥有自身的幸福生活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创新空间,我们充满信心!

一、价值与新价值

价值是由物质世界的本原来定义,并伴随着大自然生命体意识的出现而出现。宇宙中,物质运动从无序变为有序过程中转化所需的能量值,即是最原始意义上的“价值”。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当“推动耗散结构有序化进程的能量” 进一步发展成为“广义的全社会发展有序化能量”的时候,才逐渐成为真正人类意义上的价值。价值最初是通过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得以产生和增值的,后来通过人的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以知识积累为加速器而不断产生和增值。价值来源于自然界,并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价值有其主观的反映,也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虽然它无法直接被度量,但可以通过与社会交流、交换中体现,进而被接受。

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结晶。

人们的劳动产品用于社会交换时,就变成了商品,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计量,劳动量用劳动持续的时间来计算,用时、日等单位做尺度。由于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个体生产商品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体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衡量一件物品到底是商品还是劳动产品时,主要看它是否用于流通,看它是否存在于市场上,是否用于买卖。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产品,通过劳动获得的或直接生成的物品,只具有使用价值,不具有价值。从定义上来看,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只有当劳动产品用于市场流通时,才能称为商品,当商品退出市场之后就不能称为商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生产该产品需要消耗多少劳动,一般包含了科技含量,原材料费用,人力资源消耗等一系列成本,通常将此种无差别的劳动量化,来衡量一件产品的价值,且通过价格反映。使用价值则是指,这种产品能够满足某种需求,比如笔的使用价值在于书写。劳动产品,指当商品退出了市场之后,买卖双方都各得所需,卖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获得了收益,买者实现了其所需,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此时,商品已不具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此时变为了劳动产品。

人们参与具体劳动,生产具体商品(包括服务),所占用的社会必要时间可以计量,但人们在非常规劳动状态下,所参与社会工作,所作出的努力,所获得的荣誉等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目前却没有具体统一的计量标准。如,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计量个体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及参与文明建设、营造和谐、坚持民主、公正,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追求自由与平等这些更抽象的劳动。

而这些更抽象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劳动也占有一定的时间,产生积极意义,拥有一定价值,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劳动带有引领社会进步的意义,倘若全部通过人的觉悟来

实现,那将是漫长的,而要建立激励机制,必须将这种价值赋予交换的价值,哪怕是带来未来保障的预授权。

我们发现,广义劳动包括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参与,衡量的标准包括生产社会发展基本资料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付出时间。

社会生产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和,是所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所有商品,二是在基本生活满足后为实现更高需求(这个需求一直在变化)所生产的商品。我们可以称它为“基础业和创造业”。基础业是根本,创造业是发展。目前,在经济学中会按照历史行业发展延续而分类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这种分类都是物理意义上的,不是生态意义上的。人类的发展中一直包含着两部分情况,一是从基本生存到幸福生活的满足;二是在获得基本保障的基础上为满足更多层次的需求而不断地创造。我们将前一类称为“基础业”,将后者称为“创造业”。基础业和创造业之间又是相互影响和互为作用的。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无论什么样“业态”的劳动结果应有使用价值,但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如果没有交换价值,价值就无法存在,而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也不能存在。商品不是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有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只因为他们是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或个别集团劳动的产品。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但它们却直接的是私人劳动而不是社会劳动。生产者之间劳动上的社会联系,他们劳动的社会性质,只有通过交换劳动产品才表现出来,从而生产商品的劳动才表现为价值。

那么,对于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那部分抽象劳动如何来衡量呢?

由于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劳动,所涉及的生产资料是全社会所共同占有的,参与者是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所以,每一个人的这种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直接社会劳动,生产者不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这种劳动,也就不再表现为交换价值了。为了衡量其价值,我们需要一个介质,即可以用于认证这种劳动,又可以参与社会交换的介质。我们称它为“新货币”。

二、货币与“新货币”

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人们通过货币交换自己所需,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或一切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这些必需中,最基础的需求是保证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需要,食物、保暖、健康、繁衍等。在这些基本需求中,最重要的是食物。所以,农业,包括畜牧业等是一切的基础。

要获得足够的食物,需要自然、人力、科技、社会等资源的有效组合。土壤(地质、养分、水流)、气候(地形、能源)、种子(自然动植物)、农技知识(人力资本,一个人的身体、技术、知识、教育)、社会系统(社会资本,社会组织、法律、市场及金钱、关系和信任),若想成功地种出食物,以上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若要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最长久的幸福,任何经济理论都必须首先评估资本和资源的分配,以满足大多数人基本的需求,然后才能朝着目标前进。

目前,我们的资本水平已经十分发达,就人力和时间而言,或许这是人类历史上食品、衣物和住所最充足的时代了。

当少部分人,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又生产出足以满足全社会“基础需求”的时候,全社会就拥有了大量时间。

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创造出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人类除了“基本生活资料”以外的更多需求。

所以,货币交换功能就有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本生活品的交换,另一种是人们新创造的交换。当新创造反补基础业时,货币的主要任务就成了新创造的交换了。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它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当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货币使用在社会上是有序的,在满足基础需求后,人们参与的其他创新商品交换的货币使用,却有着无序的状态。好比是能量中的“熵”。

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汇率之争等词汇搅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这一切都与“货币”相关。自从货币诞生之后,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件都可以货币化,货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丰富,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失去温暖变得冰冷。那么,货币究竟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整个地球的转动?它又如何决定我们的未来?让货币从无序化转向有序化的能量在哪里?这种能量,是否又会产生新的熵?

在上部分,我们分析了劳动的广义概念,包含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马克思说,未来“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求”。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随之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但是,当我们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之后,再生产出的新价值如何衡量?如果这是新需求产生的,那完成它的生产资料是新生的还是社会已有的?这会无止境,另外,要达到共产主义状态的时间是多久?

所以,我们认为,在实现基本所需后的创造,都是新创造。马克思把人的生命活动的时间分成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和必要的生理时间。除了必要的生理时间外,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发展,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关系将出现新的变化。从获取基本生活资料而参与的劳动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而参与新创造的自由时间将越来越多,新创造也将越来越多。

衡量新创造的介质将是“新货币”。

新货币是一种认证单位,对人们参与促进社会积极向上发展的活动的“认证”。

新创造,通过“劳动”所成。新货币概念促进新的创造。

三、创新者和创新环境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追求人人都享有幸福生活的创新史。社会的进步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人们持续不断地对事物进行革新的过程。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创新不是对事物进行表面的或形式上的翻新,而是一种实质性的变革和改善。发现、发明、制造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事物,或者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从事一种新的劳动等。

创新的本质是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为了人人都享有幸福的生活。

创新不只是部分掌握一定知识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全民皆可参与的行为。

创新是人们自觉的行为,在人们获取足够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以及实现生活必需满足后,为获得更高需求的实现所参与新创造性活动,都带有自觉性。

所以,人人都是创新者。

然而,参与创新的前提除了人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外,还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保障。

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一个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基础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很难想象一个持续吃不饱饭的人,对健康保障有着担忧的人,会义无反顾地从事创新活动。

有的人之所以放弃创新,不是他不愿意,而是因为有外力阻碍着他。一是社会上保守者对创新可能产生失败的恐惧;二是既得利益者害怕因为他人创新,而丧失利益;三是来自创新者本人,因为担心生活稳定的影响而放弃创新冒险。以上三点,实际上都反映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倘若有完善而坚固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不会因创新失败而担心,人人都有利益保障,人人都有自由创新的保障空间,最终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

国家的创新建设核心是什么?我们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如美国、德国、以色列等相比差距在哪里?

我们需要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城这样的创新心脏,我们还需要激发整个机体创新的血液和动力场!

北京、上海等科创中心建设的标志是,全区域各领域的创新激发、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和每个人智慧释放。主要内涵之一是人的综合素质和智慧的提升。

如此引出“创新之问?”

如何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文化和创新培育制度?

如何将全民综合素质提升、智慧释放与科创中心建设相融合?

首先,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目前,中国有许多创新孵化器,它们都设定在一定区域里,它们关注的是项目、企业、产品。我们认为整个城市应该成为一个大孵化器,关注对象是人,创新不仅是办企业,做产品,而是人存在和生活的基本元素。

创新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建立创新积分管理制度,量化评分,分别以学校创新、社区创新、园区创新切入,积分可以被记录、被累积、被使用、被交换,创新积分与个人诚信体系挂钩。积分存储与每个人身份证号对应,只要是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有创新行为、有创新成果,都会获得相应积分,积分累计可以与个人的生活保障、健康管理、继续教育等挂钩,可以与获得创业发展的资源对接。

积分,是对人们在非常规劳动状态下,所参与社会工作,所作出的努力,所获得的荣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作用的统一的计量标准。

四、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建设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履行核心价值观时,需要价值肯定。

价值肯定的标准应该包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建设祖国、认真学习、敬业本职、勇于创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谦敬礼让、尊老爱幼、帮扶互助、珍惜资源等,并予以量化表现。根据个人量化累积的情况,获得社会保障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中的价值认证单位,我们称它为“宝贝”,整个建设计划也可以称为“素值计划”(即,每个人的素质是有价值的)。

1、定义

素值计划是一种全新的创新认证积分管理体系。“宝贝”是指人们在参与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过程中,创新行为结果的认证记录,是量化创新的一种标准。 “宝贝”是价值定量单位。

2、实施要点

素值计划采用互联网操作方式,任何用户均可访问相关网址及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登录。平台实行实名制注册,注册用户可以提供任何可证明其参与创新活动经历或结果的证明,平台将给予相应的“宝贝”积分。积分存储与每个人身份证号对应。

只要是积极向上、有创新行为、有创新成果,都会获得相应积分,比如中小学生考试获得好成绩、好名次,只要提供学校证明,递交创新认证平台后,平台给予其一定的“宝贝”,又或者人们参与各种社会认可的比赛获得好成绩、发明了专利、发表学术文章、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只要是社会公认的,加盟平台的法人单位承认的,或直接参加我们组织的创新活动的,都可获得相应的积分,而积分的单位就是 “宝贝”。

第一次使用,先向平台提交网上申请,获得智慧城市卡号。后续,每次参与创新活动,都可提交创新证明,经中心认证后,获得相应的“宝贝”积分。同时,也可以通过登录 “公民素质实践认证网站”(www.suzhirenzheng.org)查阅宝贝积分情况和可获得的反馈资源。

这是一种社会创新激励机制,“素值计划”建立了创新积分管理制度,量化评分体系,社会认证评估及回馈体系。 “宝贝”是一种创新积分的单位,类似于一种虚拟货币,其可以与个人的生活保障、健康管理、继续教育等挂钩,也可以与获得创业发展的资源对接。

3、通用准则

(1)素值计划是独立的第三方创新能力评定及管理机构,依据方方面面的信息,运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创新能力,通过连接各种服务及未来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创新所带来的价值。

(2)素值计划与每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一经认证,终身有效;

(3)素值计划不允许任何造假、欺瞒行为;对所有用户采用信任式运行,一旦查实任何虚假信息,永久拉入黑名单;

(4)素值计划的所有数据均为保密,只有当用户授权后才能对外进行公布。

4、“素值计划”评分标准

“宝贝”获取标准

序号

类别

内容

1

能力(学习、工作)

考试。对于城市一级的统考(高考、春考、会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等)

评优证明。指城市区级、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

2

公益行为

志愿服务时间

见义勇为行为

3

社会活动

社会创新活动等

4

创造力

发明专利、文章发表

竞赛获奖。获奖的类别有清单(体育、文艺等),鼓励各地都积极向上,为家乡做贡献。

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的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被社会认可,无论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奥斯卡影星,或是NBA球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各界的佼佼者,如何将社会认可度扩大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并让他们获得各自自我实现最大可能?

每个人都在参与社会劳动,无论是拥有某份工作后获取工资报酬及社会保障金,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或者发表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发明一项专利,乃至于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积极表现,这些都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都是劳动的组成部分。但,所有的劳动,除了工作契约获得金钱而被社会统一认定外,其余一切都是散在的、个体化的,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也没有被认可后给予的激励。

所有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尽管其参与的表象形式不同),哪怕是认真读书学习。如何让“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推动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对当前无法认证的 “劳动”予以记录,并建立激励机制?

社会发展基于诚信。基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努力,包括工作、守序,在尊重个体利益的同时,保护大众共同的利益。目前,社会的诚信体系是建立在消费过程中对契约合同的遵守上,如何在收入、财富的不均等的情况下,建立更全面的社会诚信体系?

社会发展在于社会的充分协作。现在全社会分工协作已取得迅猛发展,但仍未达到极致与和谐,如何促进社会良性、充分、可持续性的协作?

这些都是社会建设的需求。

此外,“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来恒定创新,并量化表现,尚无可循方案。创新绝不仅仅是指开办企业,她包含更新、创造、改变等内涵,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创造,有所革新,都属于创新,但对创新如何量化表达,并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应该有一种社会模式,实现人们参与社会创造的量化认证。

未来社会一定是物质极其丰富,社会极其和谐,人们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人人都有创新渴望及实现的空间,这一切都需要新社会发展模式,其中包括新金融体系、新社会诚信体系、新创新发展激励机制支撑。

“素值计划”的实施将推动人们更好地参与创新与创造,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为企业招聘人才时提供比较客观的参考评价,并可为企业输送优质的相关人才。营造社会的创新氛围,整个城市将成为创新孵化器,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素值计划”本身也具有商业价值。它将凝聚全社会人,“宝贝”积分将是证明一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总和,它将是人力资源培养的证明;“宝贝”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劳动认证,其将成为以服务易“服务”的凭证,成为商品折扣的标准,由此将重新定义商家的商品及服务定价;客户对象有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创新教育建设)、商家(身份识别、折扣依据)、企业(人力资源、产品需求);该项目将建设新金融体系,未来平台将承接全球创新认证评估,并建立与人民币兑换的比例,我们期望通过“素值计划”能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作出贡献。




相关阅读

一、理念与格局

二、模式与内容

三、陆家嘴社区治理指数标准

四、陆家嘴区域化党建

五、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

六、智慧政务篇

      陆家嘴社区数据门户(综合数据库)

      陆家嘴街道“全岗通”(全科社工)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七、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

八、探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补充方案

九、探索“家园与家院对接”的社区养老照护圈

十、社会动员公益服务篇

      落实规划参与权,推动社区微更新

      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自治项目培育,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

十一、城市精细化管理

十二、加强社区文联能力建设,推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

十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建设

十四、创新产业人才培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