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

2018-08-30 14:36:20  浏览次数:15646

1、建设历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针对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口膨胀、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公共安全瓶颈、社会保障压力、交通拥挤、健康管理薄弱、看病困境、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障碍、资源如何整合再应用等,以及当社区管理与服务已经滞后于群众的需求时,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娱乐、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居民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陆家嘴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上海市智慧城市微模型的计划,将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街道各项工作之中,围绕社区幸福生活和人的发展两大主题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2011年3月,陆家嘴街道启动调研,成立领导小组。以智慧社区建设为抓手在陆家嘴街道开始通过信息化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试点工作。10月,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总体解决方案获市领导和市经信委批准,在陆家嘴社区率先试点,陆家嘴社区成为市经信委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和浦东新区智慧社区示范单位。

2012年1月,参加达沃斯论坛,发布智慧陆家嘴建设纲要;12月,试点12个项目全面启动,并成立上海市级智慧社区市民体验馆,同时,被工信部授予“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MIIT-CSIP上海陆家嘴物联网创新中心”。

2013年5月,与工商银行合作共同设计的“智慧城市炫卡”获创新奖;设计“上海社区综合信息库”建设方案,获市经信委批准立项,组织实施,现已在陆家嘴投入使用;8月,设计“上海科技惠民居家养老示范工程”项目,获市科委批准立项,组织实施;10月,陆家嘴被评为中国幸福社区最佳实践案例奖。

2014年1月,设计“浦东新区残疾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获区残联批准立项,组织实施;10月,参加中国(上海)国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博览会。与新华社快报共建 “智慧城市演播室”;发布2014陆家嘴智慧社区白皮书、智慧城市建设就绪指数;发起成立陆家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倡议;发起成立“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项目;发起 “陆家嘴战略新兴产业联盟”和建立社区创新发展公益基金会倡议;开展城市问题图片展等;10月,陆家嘴社区成为市经信委首批“智慧社区”示范单位。

2015年2月,成为东广新闻台FM90.9全新改版后的首批社区新闻源;4月,发起成立上海浦东凝心聚力社区发展公益基金会;5月,建设陆家嘴部落创新培育平台,启动“宝贝” 计划;7月,与奥雅纳共同开展“陆家嘴2025”智慧建设调研、访谈活动;参展2015上海国际信息消费博览会;9月,举办陆家嘴新校第一期培训班;11月,参与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同时《浦东新区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案例》入选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12月,举办陆家嘴“互联网+社会建设”交流会,发布2015智慧社区白皮书,交流探讨社群培育理念与实践及社区建设未来趋势,启动公民素质实践认证计划。

2016年,3月举办第一届上海设计大赛,探讨城市运行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共同营造释放每个人智慧的创新环境;同年,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办围绕“一切为了幸福生活、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两大主题,努力实现了“提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效能,培育创新项目及产业,建设有利于每个人创新发展的环境”三大目标,构建了“社会保障、社会动员、社会创新”三大社会发展模式,希望为城市建设提供基层社区的卓越治理实践经验和研究方法。12月,参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评选活动颁奖仪式,“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入选2016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奖。

2016年7月,举办陆家嘴科创峰会,成立5个专家工作站,启动陆家嘴国际联合大学项目;11月启动全岗通系统试点应用,启动社工绩效“素值计划”试点应用;12月举办社区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及火车票自助售票机进社区启动仪式。

2017年3月,举办陆家嘴创新社会治理论坛,揭牌成立4个专家工作站;4月发布“信息化时代社会系统工程与卓越治理——陆家嘴智慧社区白皮书”;11月,揭牌成立陆家嘴国际联合大学堂,再成立5个专家工作站;12月召开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布会。

2018年,全面实施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全岗通系统应用,社区服务系统应用,建设社区数据门户。5月31日,举办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目前社区健康管理项目在32个居民区实现全覆盖。

自2011年至今,已接待全国参观考察及培训代表团累积700余批。

2、智慧社区设计与基因    

类别

内容

目标顶层设计

让生活、学习、工作,乃至路过本社区的人感知幸福生活,和充满发展的机会(一切为了幸福生活、一切为了人的发展)

功能顶层设计

1、提升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效能;

2、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3、建设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4、打造三大社会发展模式,即社会保障模式、社会动员模式、社会创新模式

建设的两个路径

1、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过程的整合,突出信息资源管理;

2、社群建设与群体创新素质的提升与智慧释放,突出信息运维。

建设基因

社群、保障、创造、信息化

技术顶层实际

“一库”、“一卡”、“两平台”,

即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库(内容包括: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静态和动态信息);开发智慧城市卡(实名制认证系统);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指挥信息平台。

多系统整合: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系统。智慧数据应用门户;智慧城市卡及应用系统;社区公共服务综合预约系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智慧物业综合管理体系;公民素质实践社会认证体系等。

       (1)在公共服务领域

       贴近民生,以开放体系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建立多元化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公共教育、养老基本保障、市民对公共服务信息的获取(包括就业信息、保障信息、政府信息、社区服务信息等);

       (2)在公共管理领域

       实现精细化管理,搭建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整合社区治理、小区管理、公共便民服务等专项应用,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如网格管理、项目绩效管理、人员统计管理、环境保护、停车管理、居民区物业管理、群租管理、安全管理(包括生产安全、应急管理);

       (3)在社区建设领域

       提升社区活力和各方积极参与率,促进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动员模式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项目化实施,发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居民自治意识、激活社区自治管理活力、创新工作载体、形成自治机制;二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登记、社会反馈统一有序的认证管理体系,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活动;三是形成具有成熟商业模式、便捷高效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如社区商家信息传递与居民生活需求对接、社区商家诚信体系建设等。

       (4)在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领域

       不断改善和优化社区宽带、无线、广播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发挥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高效、智能、协同作用,并为社会治理、公共管理与服务和商业服务提供统一接口;推进居家安全和社区安防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

       (5)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区域创造力

       智慧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它并不仅仅是要满足人的一般物质需求,而是要满足人求知、求乐、求富、求安的整体性需求。通过数据门户的开放,一方面是政务公开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使用公共数据,并贡献其他数据流。数据不再以它的存储而定义,而是由它的流转来定义,并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智慧城市卡的应用,将促进社会认证体系的建设。人们的劳动不再定义为8小时工作和工作报酬,而是在8小时外,人们积极的社会参与都将被记录、衡量、认证、反馈,这是一种社会劳动交流,这种交流一样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

(智慧社区建设逻辑图)

(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脉络图)

3、智慧社区建设基础工作

一是建设社区综合信息库

包含:服务资源提供、应用支撑、数据交换、服务渠道和服务交付等各基础系统。社区数据资源库涵盖了所有与社区业务相关的数据资源,并将这些数据资源从逻辑上划分为不同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利用,如基础数据库、各类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等。这些数据的来源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在社区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产生并沉淀下来的数据;其二是由外部条线数据库提供的专业数据。由外部条线数据库提供的专业数据通过直接导入或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交换的方式进入社区数据资源平台相应的数据库中。

数据产生一是围绕人,生活、学习、工作、游玩在社区

中的人,他们的状况、需求、变化、发展等信息汇集,这部分信息往往通过社工和其他部门在工作中收集、汇聚;二是来源于物体上的传感器传输,比如车位感应器传来的车位信息,电梯检测感应器传来的感应情况,探头实时传输的视频内容,以及由智能软件设置自动报送的信息等。对于后一种情况,则要求我们做好设备软硬件检测,以保证传感器传输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社区综合信息库是双向的,一方面是社区内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另一方面,通过整理和提炼公共信息推送至社会。社区内人、团体、组织、企业等在政府主导下参与社会建设,他们都可以通过社区数据门户获取必要信息,以帮助其有效参与社会建设,同时,他们在参与建设过程中又将产生的新数据导入信息库中,不断丰富数据。

二是建设社区服务应用的载体,智慧城市卡

这里的“卡”是指实名制管理,包括社区卡、数字门牌、带芯片的车牌等。

所以,“卡”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与手机应用相融合,或者与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相融合。“卡”的后面,是实名制信息的管理与应用。

社区“卡”的核心,一是实名制的身份识别;二是参与社区自治、社会活动及表现的记录;三是打开社区各类生活应用的钥匙。同时,居民在使用“卡”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是充实信息库的一个渠道。

社区“卡”采用实名制,居民根据不同的身份可获取不同的社区服务;同时也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及表现的记录认证载体和社区生活应用载体,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身份认证、诚信兑换、认证支付等新金融服务,是建设社会保障新模式的基础。

社区“卡”的应用:

(1)解决社区的安保问题,例如门禁、监控、通道系统、电梯控制、巡更巡检、停车场、可视对讲等。

(2)解决社区的管理问题,例如特殊人群保障、管理考勤、场馆认证、控水和控电能源管理等。

(3)解决社区生活的认证性支付问题,例如商户购物、水电费、公车收费等综合缴费。

(4)解决社区的服务问题,例如物业服务、健康管理、老人关爱、电子屏咨询、生活必需品预约配送、快递箱管理等。

(5)用于居民参与社会活动认证,例如志愿者管理、教育管理等。

三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统一社区服务平台的实现,是实现资源优化的过程。通过平台,社区居民可通过平台查询实时迅捷的资讯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可及时反馈真实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源于社区服务热线电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移动端的充分应用,单路径的热线电话式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及社会的需求。

居民希望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终端获取服务信息,服务提供商(者)也希望能够将自身服务内容及时上传给服务平台供居民选择。介于社区服务平台多样化,如网站、电视、手机、热线电话等,而它们技术不统一,这就需要建设一个可以将服务信息同步发送给各个终端的统一服务平台。

所以,该平台是凝聚社会服务的载体,平台上的内容是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服务内容,包括健康、养老、教育、政府办事、信息公开、文化宣传等服务内容,社区居民通过不同的应用终端,如电脑、手机、电视、户外屏等,获取服务信息,参与互动活动。各服务提供者,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服务商等共同参与公共平台建设,结合线下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全岗通服务站的工作开展,从而形成面向居民的全生命周期的O2O民生综合服务体系,让社区服务深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此,可搭建“天、地、人”的立体服务体系。

“天”——建立科技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即社区建设各应用系统。如,社区综合信息库、智慧政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社区管理系统、健康管理系统、为老服务系统、智慧教育系统、智慧交通系统等。

“地”——服务点网络建设。即政府福利性服务站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居民区活动室,市场各服务点,如健康小屋、智慧屋、便利店、快递箱体等。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

“人”——服务人员网络建设。有政府体制内的服务人员,有居民区的社工,有志愿者、有社会组织服务人员,有社团类组织,有居民区培育的自治团队等。

这三个体系互相交融,形成无数个服务应用闭环圈,圈与圈之间有交集,可同心,有联系,如此构成了社区生态圈。


四是建设社区公共管理信息平台

该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区域网格化管理,结合物联网应用,对社区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实效化程度。其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城管通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等。

通过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政府管理的设施(包括自然物、人工物)能够感知环境并自动做出相应动作,或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处理中心。例如,楼宇内火灾探测器一旦探测到火情,就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指挥中心的警报。又如,通过城市规划图与遥感现状图的比对,系统自动抓取违法建筑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有关资料。

其另一个核心是一体化智慧办公平台,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对接的内容有OA(办公室自动化)政务工作系统;单点登录,统一授权系统;短信平台系统;办公室日常耗材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访矛盾调处系统、项目绩效管理系统等,其中门户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公众、企业、组织与政府互动平台等。

社区公共管理平台源于网格化建设,随着社会建设的精细化、精深化,这将是社区各界参与公共管理的载体。比如,将此平台部分功能延伸,社区居民通过下载APP管理软件,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位“业余城管员”。当他发现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拍摄图片和编辑简短文字,再通过APP上传至管理平台,这样网格办就多了无数双眼睛。小区物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开展小区管理。随着工作的拓展,该平台也将成为动员社会参与社区治理的载体之一。

以上四项内容是建设的基础,它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在养老服务领域,我们需要信息库,其中有老年人状况的信息、生活环境的信息、需求信息、政策的信息、社区服务内容的信息、服务团队的信息、志愿者的信息、健康状态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全面掌握为老服务的状况。

我们需要智慧城市卡作为老年人的身份识别,这张卡就像是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会员卡”,根据不同的条件,获得各种服务的优惠。对低保老人、残疾老人、普通老人、健康状态欠佳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老人等,不同的识别可以获得相对应的服务。

我们需要公共服务平台,老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载体上的平台,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信息,也可预约后期的服务内容,可以互动体验。

我们通过管理平台,可以规范服务商、服务团队的行为,可以考核体制内社工的绩效,可以管理特殊老人生活,如失智老人防走失,可以通过健康管理系统预防老人的意外发生,可以了解老人家中电器的使用寿命,防止因电器老化产生的火灾隐患发生等。

所以,各类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汇聚,通过系统综合、分析,转化为知识供我们认知,帮助我们工作。

4、主要建设系统列表

类别

内容

重点专项

完善智慧政务建设

提高数据采集和应用率,完成街道各职能科室工作数据的融会贯通,完成居民区工作平台建设应用,实现电子台账管理。

智慧的行政管理体系

社区综合信息库及管理系统

居民区工作平台(智慧社工系统)

提升区域精细化管理

实现“公安、城管、网格办、12345热线、地下空间”五大板块的统筹管理,将管理平台的数据与社区信息库联通,实现社会管理的预判及精细化管理。

网格大联勤(安全生产、热线电话等)

数字门牌管理系统(对接服务系统)

智慧物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停车管理、人口实名制管理、公共设施监管等)

社会动员参与平台(包括城管通系统及其延伸应用)

提升区域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并运行社会公共服务的共享平台。包括,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学习型社区管理服务等。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服务、生活服务、社区商家服务预约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学习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导航系统

特色型服务(如,智慧的旅游服务系统等)

推进创新培育平台建设

促进区域创新创业培育,其中有居民区自治项目培育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

创新培育体系

自治服务体系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智慧城市卡的建设运用,实施公民素质实践社会认证计划,其核心包括志愿者社会认证、学生综合素质认证等。

智慧城市卡建设

公民素质实践社会认证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认证

商家诚信认证




相关阅读

一、理念与格局

二、模式与内容

三、陆家嘴社区治理指数标准

四、陆家嘴区域化党建

五、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

六、智慧政务篇

        陆家嘴社区数据门户(综合数据库)

        陆家嘴街道“全岗通”(全科社工)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七、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

八、探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补充方案

九、探索“家园与家院对接”的社区养老照护圈

十、社会动员公益服务篇

        落实规划参与权,推动社区微更新

        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自治项目培育,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

十一、城市精细化管理

十二、加强社区文联能力建设,推进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

十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证体系建设

十四、创新产业人才培育篇